学习导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导读 > 正文

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

时间:2023-03-17作者:韩喜平 杨羽川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理论与实践中深入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目标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提出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在从低级阶段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时代的发展要求新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作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

发展是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呈阶段性发展,每一阶段都在前一阶段的条件基础上实现,新的社会形态都在旧社会的胎胞里孕育而生。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并发扬马克思主义社会阶段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方位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作出多个重要判断,深刻意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发展高度的客观标识,是对经济社会变化客观规律的总结,也是对发展实践的总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总结历史经验、研判历史方位、分析发展阶段后所作出的重大判断,有着深刻的理论现实依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新的历史起点。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发展理念对于发展实践具有指南意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发展理念是适应高质量发展进行的理论创新。在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核心动力;破解新时代主要矛盾,协调是关键举措;弘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绿色是基本理念;融入世界发展进程,开放是现实姿态;回归马克思主义最高旨趣,共享是根本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时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诠释。新发展阶段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对我们今后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与发展宗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着力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协调区域、行业、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以新发展理念作为贯穿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的始终,回应国内外严峻挑战。新发展理念在深刻的现实基础上产生,是我们党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把握基础上的理论总结,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理论体现。

发展格局是发展战略上的重大选择。发展格局是指发展模式、发展状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转变的基本趋势。马克思尽管没有提出发展格局这一概念,但他从经济发展过程的整体结构、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等角度,强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交换和分配表现为中间环节。新发展格局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应“两个大局”作出的理论规划与战略部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复杂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商品和服务跨区域流通不畅,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地化、周边化和分散化趋势。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这导致国际大循环动能减弱。在国内消费、产业体系与供应链优化升级,以及国外市场持续萎靡、全球化进程放缓、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冲击全球经济的综合因素作用下,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愈发明显,客观上已经形成了新旧发展格局交替转变的整体态势。因此,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完善国内大循环,协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发挥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投资需求潜力巨大等发展优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方位

社会的发展进入什么样的阶段,不是单纯的主观判定,而是对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势、重大变化、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在新时代,中国发展正处于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关键期,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中国日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对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深刻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发展阶段的矛盾问题着重体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我们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运用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始终,以创新为驱动,实现协调、绿色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到全体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而非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使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最重要的是固本培元、练好内功、主动作为,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人民消费结构提升的时期,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要素资源,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水平,更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合理应对我们在新发展阶段下面临的挑战。

新发展理念是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根据各种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推动完善建设国内大市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我们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创新的发展理念,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让市场和技术和谐共振,为世界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促进国际循环。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解决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落实协调的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能够促进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内大市场,实现以国内大市场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绿色发展强调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绿色供给创造新的绿色需求,形成供需两侧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开放发展重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能够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统筹做好各方面民生工作,尽快解决我国社会在当前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在新发展阶段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发展国内大市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我国发展优势,构建完整内需体系,解决经济发展动力、效率与结构问题;更要协调区域发展水平、城乡发展水平与行业收入水平提升,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还要畅通经济循环运行,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每个环节之间有机衔接、循环流转。面对国际市场低迷、保护主义上升、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完善国内大市场,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坚持底线思维,避免受制于人,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资源优势应对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的挑战,保证我国在极端情况下做到经济基本正常运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也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为基础,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同时,新发展格局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能够使我们抓住新发展阶段下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五个新机遇:继续完善和发展国内大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能够加快建立并完善我国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受制于人,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优势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的新机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握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国内产业链升级,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协调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回应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带来的新机遇。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总之,立足新发展阶段,将新发展理念贯彻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战略路径、战略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与深入的现实逻辑,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三新”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它们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坚持把握,朝着宏伟目标努力奋进、不断向前。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价值及其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版权所有:中北大学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