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开辟之“源”、拓展之“根”。深入阐释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对理解人类文明形态变革、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道路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走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文化个性,民族文化精神滋养中国道路的“文化自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的“民族文化自我”。理解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需从多维视角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首先,中国道路文明内涵在伦理向度上具有以德为本的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其重要延伸。西方文明在本质上是在二元分立中寻求纵向或普遍超越以获得确定性(秩序、价值、知识)的文明形态,其民主法治以及国家统治管理中的形式同一性原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另一方面,西方文明也内含着对立、对峙、分离、敌对的因素。与西方分离冲突和主知型文明形态不同,中华文明是圆融和合和主德型的文明。历史证明,中华文明的圆融和合特点使其能在吸收借鉴其他文化中实现创造性转化,能把优秀文化吸纳融汇为我所用。中华文明倡导中庸、和谐、大我、义务、责任、性善,主张厚德载物、以德服人、以德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行为可以外推形成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蕴含着超越“小我”,以“大我”意识、世界历史的伦理自觉推进国际合作的理念。中国道路文明内涵既吸收西方先进法治文化,又能继承优秀传统德治文化使得和平而不争、兼容而不对峙、德本而又法治成为其突出特征。
其次,中国道路文明内涵在主体层面上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观和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民为邦本”“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含的人民主体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契合。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处境和历史使命,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矛盾和运动,最终形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深入批判了商品拜物教,反对人对物的依赖以及物对人的异化统治,其主张以个人的联合为基础,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把人民解放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道路文明内涵的重要特征。
再次,中国道路文明内涵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特点。中华文明并不是单一的文明形态,而是具有继承和弘扬、传承和发展、吸收和借鉴等特征。中华文明在古今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得到浇灌和滋养,形成了根深叶茂、蔚为大观的文明形态,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兼容并蓄的姿态与拥抱未来的开放眼光,在中国道路的拓展中实现中华文明形态的历史绵延和时代发展。中国道路文明内涵之所以有独特价值,还在于中华文明是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坚守而又包容、开放而不僵化、和而不同、多样而不单一,能为人类发展提供新的文化和价值滋养。
最后,中国道路文明内涵在世界观维度上包含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蕴含天人合一,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中蕴含的敬畏自然、守护自然思想在应对生态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文明是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在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社会性地控制、占有、驯服自然力——支配下,自然成为被剥夺了本然形式的异化自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道路文明内涵中深植着人与自然休戚与共、互融互通、息息相关、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理念。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JKH20211271SK)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